上个月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新闻,90 后安徽女孩 16 岁时到杭州打工,省吃俭用拼命存钱就为了在杭州买房,十年时间存了将近 100 万。但是 2020 年的疫情对她的服装生意影响太大,她先是自己在网上卖淫,后又通过社交软件招募失足妇女卖淫,半年时间获利近 60 万。这个女孩的故事本身是很励志的,但网上的故事版本基本是下图这个样子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女孩卖淫获利 160 万」,简单明了、易传播、方便吃瓜,吃瓜是第一生产力。

相比之下,那些通过掩盖部分事实来教育国人的文章,到显得不那么可恶了一些。比如都说英国人喜欢在地铁看书看报纸,对比我们国人在地铁都是看手机显得没啥素养,但却很少文章提及伦敦地铁修建于 100 年前,由于隧道小致使安装通信设备的难度极大,所以他们的地铁是没有手机上网条件的。全线实现手机上网后,咱再来看看他们看书还是看手机!

媒体总喜欢发一些坏的东西,毕竟更容易吸引眼球且符合人的本能,人还没死但去世的相关新闻已经出来了,故意掩盖部分事实让大众理解扭曲。考虑到「流量就是金钱」这个前提,有时候也能理解现在媒体的做法。在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就有一个片段,主角很清楚一个新闻能带来的收视率,但是自家的记者还没有考究到该新闻的真实性,当其它电视台都在报道这个新闻时,自家电视台应该随大流报道,还是坚守新闻人的底线?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无问东西》台词


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观察楼下的几个小餐馆,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叫做「小鲜肉烧烤」的店,同期在它的隔壁也是一个烧烤店,在离它不到一百米的地方还有一个烧烤店。那时候正值寒冬,烤串拿出来很容易就变凉,大家都知道烤串凉了就不好吃了,这时小鲜肉烧烤自己买了个大棚子,同时还给每个桌子放了一个保温盘。

有了大棚子遮风,顾客就不需要忍着寒风吃烤串,而且保温盘让烤串一直都是热的。其它两家则一直是都是让顾客在忍着寒风吃串,我有一次骑行回来因为烤串上的太快了,里面的羊肉串中间那一坨肥肉都凝固成油泥了,骑行腐败的心情大打折扣。

小鲜肉烧烤专门有个人在外面守着,那眼睛就跟老鹰一样犀利,顾客还没有坐好菜单就送到面前了,另外两家则是师傅专心烤串,进去了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找谁,点完餐也不知道交给谁。过完年回来,楼下只剩一家烧烤店了。

紧接着小鲜肉烧烤的隔壁被一对夫妻租了去,他们做的是羊肉米线,想来两口子定是雄心勃勃、信心满满的。前三天用了一点小技巧引流,活动期间可以凭点餐券再免费领一份羊肉米线,出于占便宜和好奇的心理,开业第一天我就去了这家店,看的出来米线是在水里泡的太久了,而且表现非常的不光滑,猜测是为了节省成本用了便宜的原料。

大概坚持了一周的样子,这家店在饭店就无人问津了,左邻右舍的店铺都忙的不可开交,这家店铺是老公和老婆对坐玩手机,「葛优躺」完美的挂在了脸上,店里显得没有生机更是让人不想踏进去一步。这个商铺过了不到半个月就转手了。

接盘侠是一个做冒菜的老板,老板开业第一天就大火,服务好、菜品多、吃法新,生意一度优于旁边的烧烤店。大概过了半个月的样子,估计老板觉得店里比较稳了,于是开始把店里的事情逐渐放给员工,好几次我去那家吃都没有看到老板。

没有老板在自然一些细节把控不好,比如从厨房到餐桌的过道肯定是走最多,而那条过道上的污渍即使你有意无视它,它也能非常容易的钻到你眼睛里;顾客选择的是干拌冒菜,但是却在盘子里看到非常多的汤水;煮菜也看得出来做了流程化处理。

就这样冒菜店的生意以非常明显的速度在下滑,好在老板意识到问题又回来每天坚守阵地,但总体来说已经比不上刚开店的时候了,现在是和小鲜肉烧烤的人流量基本持平。


会有意识的去观察这些事物,大概和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关系。我现在是一名少儿编程老师,大学做家教教学生编程时,觉得只要自己专业技能够硬,学生问问题都能回答出来就可以,喜欢用一些听起来牛逼的专业词汇给学生讲课。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傻,那时候觉得人家听不懂叫牛逼,现在明白人家听不懂叫装逼。

开始主动的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讲课的流程、节奏、纪律、有趣等等,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课堂的仪式感。现在讲课的问题还非常多,但也收获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一个孩子我接手了之后得到的奖升了一级,家长一激动给我发了「感谢恩师」,笑死我了😂

一个学生课上说自己的一个同班同学「还在渣渣学而思学习编程」,虽然孩子只是随口一说,但是这句话让我心中暗喜。除了在外面上课外,我同时还在一些小学上社团课,一个学生想要到外面上课非选我不可,不然就不交钱报名......

体会到服务业的一些乐趣,也真正认识到了质量的重要性,质量的轻微变动顾客都能感受到。尽力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也要明白事情不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就像张小龙说的跟漂流瓶扔出去一个瓶子是一个道理,看到以后发生什么不是我们所能够掌控的。

最后放两个学生的趣味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