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思考

认知如何提升?我是怎样转变自己思维方式的

这仅仅是记录自己的一点经历和感悟,回顾一下自己思维的转变过程而已,如果对于还是学生或是初入职场的你有一点帮助,那也是没白写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还记得有段时间因为华为 34 岁以上员工被裁、中兴程序员跳楼等事件的发生,各种蹭热点讨论「中年危机」的文章漫天飞,一时间各种割韭菜教如何利用副业赚钱的课程也层出不穷,那时我正好是大四,忙于找工作。 很清晰的记得当时一个程序员微信群里面大家各种讨论中年危机,都在给自己制造焦虑,刚好群里有个大神可能出于善意,看大家过于焦虑,就在群里发了几条消息,教大家如何避免中年危机,并且推荐了两本书。 还是学生的我下意识的就发了一个添加好友请求,虽然内心是非常希望对方能够通过好友请求的,但当时很清楚能和这样的人微信交流是一种奢求,而意外的是他居然同意了我的好友请求,当然限于我个人的水平我们没有什么交流,我的问题过于浅显,会浪费人家时间,当时的想法是看看大神的朋友圈,他平时都接触什么,自己学习一段时间。 大神推荐的书是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财富自由之路》,那时的心态还是宁愿花 300 块钱出去吃一顿饭,也不愿意花几十块钱买一本书,所以我第一时间跑到学校图书馆去查了,但是两本书在学校图书馆都没有,我就给学校图书馆荐购系统提交了这两本书,图书馆效率也挺高,不到一周就把书给买回来了,我立马就借回来阅读。 书中的内容刷新了我以前狭隘的认知,从偏远农村出来的自己从来没有像书中那样考虑问题,除了对作者的佩服之外,更多的是思考自己这种学生思维局限性太大了,要慢慢的将它摒弃。 有个定律是你关心什么就会来什么,后面陆续碰到几位像大一样的人士,并加了他们的微信,但是都仅仅是通过他们朋友圈的蛛丝马迹去找知识,通过他们朋友圈的分享内容,我知道了「简七理财」、「码农翻身」、「程序员小灰」(我知道的时候还不叫程序员小灰)公众号,然后知道了《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通过微信读书,读完了这两本书,逐渐培养了理财理念。 后来没隔多久,简七出书了,我第一时间就买了她写的《好好赚钱》(同期还有刘大也出了《码农翻身》一书,我也第一时间买了),简七写的内容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刘大在群里开了几次公开课,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我,被刘大对技术的理解之深给折服了,那段时间正是业界浮躁的时候,成千上万人想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而刘大一直能沉下心来去了解技术的原理,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也逐渐沉下心来,开始去补最基础的知识,像《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一类书也能尽下心来慢慢去把它啃完了,这种不浮躁的特质对我的技术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此后有一天,另一个大神在朋友圈分享了曹大写的《从校园到职场系列文章》,喜欢深入挖掘信息的我,以曹大公众号为源头,又找到了冯大、池大、二爷、刘备教授、大牛猫等人的公众号。 作为自由的大四学生,因为不用担心第二天起不来,我那段时间经常熬夜阅读他们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开始思考自己此前哪些想法狭隘,哪些品质又是值得继续保持的。 也是那时我开始接受知识付费的,那时候已经有小密圈(现在叫知识星球)了,出于对几位大佬的信任,我第一次大胆的花了几百块钱加入了刘大、曹大、冯大、程序员小灰的小密圈,其中的内容比网上蹭热点的文章好不知多少倍,一贯爱捕捉蛛丝马迹的我,又通过评论信息发现了 angela zhu、子柳老师、陈利人老师等,然后去找他们的文章,他们输出的内容要比水军写的文章好太多。 自己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坚持写文章记录自己的心得的,通过写文章,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比如了不起的杰克、java 小咖秀等公众号的作者,和他们交流的很少,但是却很受用,他们的积极向上也影响着我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自己写的文章也被几个资深程序员赞同,同时还收到了两个出版社发来的出书邀请,让我体会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收获,选择了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 让我坚持一直写文章的动力不是赚钱,而是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它给我个人带来的成长,为了自己日后再看时能立刻就找到清晰的逻辑,我把都尽可能把文章写得有理有据,掌握自己的节奏,尽量提高文章质量。谈一下写作的重要性一文有说写作带来的好处。 现在已经不把自己当新人了,而且有同龄人甚至比我年龄还大的人向我咨询问题时,我也能给出合理建议,都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最近发现和周围伙伴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对于同一个新闻,我经常早于他们半天甚至一两天知道,而且掌握的信息比他们还准确,我认为这就是整体认知水平的提升。 最后想说,执行力与信息素养很重要,执行力强的人会与你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信息素养也是一个关键品质,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如何去分别这些信息的真假,在相同条件下如何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是必备的能力。 上面提到的各路大神,他们的文章都很值得阅读,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
Read More ~

读大学的几点建议

前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学生就是无知、狂妄、垃圾的代名词”,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毕业出来也有快两月了,圈子里还有很多学弟学妹,很多同级的同学也都读研了,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应该怎么把大学过好,期望不要太高,我自己很普通,大学没有什么出彩的经历。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成就与大学挂钩,认为好的大学就是成功的代名词,盲目追求高学历,孩子从小也一直受这些思维的影响,应试能力强的惊人。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好,但是你问他哪里好,就回答不上来了,尤其家长,在他们眼里 985 一定比 211 好,211 一定比普通一本好。 现在大学都会给你传达自己乃名门之后的观念,进校首先讲历史,当然都是挑好的讲,然后讲学校的历史成绩单。不得不说,效果非常好,你一和大学生谈论他的学校时,他会给你说出来学校是某某名人所建,学校在哪方面做的非常好,比如导弹是全国第几,造船位居全国前列等等。但是你一问他本人是哪个专业,回答是学数学的、学计算机的...... 每个学校都有恶心的事,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学院一拍脑袋,搞个什么本科生导师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四年总共见了导师一面。期间最可笑的是,也不知道是教育部还是什么部来检查,学生需要交一个导师沟通表上去,导师在哪个办公室都不知道,那大家怎么办,就模仿导师的口吻给自己下评语,第二天全院的导师沟通表都被打回来了,因为大家模仿的口吻不像导师,要求重新造假。 上面的类似情况在大部分学校应该都存在,只不过看谁更可笑,某个学生出事了,学校第一想法不是怎么帮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想如何把事情压下去,封锁消息。你会发现很多效率像蜗牛一样的机构,其公关效率却像火箭一样。 现在各个大学的就业率都高的惊人,都不会低于 90%,为啥这么高呢?我也不知道学校是如何统计就业率的,唯一清楚的是,你毕业了,没有签工作,那么辅导员会给你打电话让你随便找个公司把三方协议签了交上去;这算轻的,很多学校是你不交三方协议,就不给你学位证、毕业证,我身边就有好几个随便刻个假章,盖在三方上面,只要交了三方协议的都算就业了的。 我个人认为大学有的课就应该逃,也看到过文章说学生上课不应该带有批判性思维,什么课有用不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大学的课程设置都是专家们讨论的结果,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专家,什么人生导师一大把,出来之后,你仍然会发现有的课纯属浪费时间。强调一下,逃课不是去打游戏,是为了把时间利用的比在课堂上更有价值,我大学微积分老师也鼓励我们逃课,现在看来那时还是胆子太小,人家鼓励你逃课,还不敢逃,怂。重要的事再说一遍,逃课是去做比上课更有价值的事情。 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太重要了,而且这个时代自学是很容易的,网上有很多视频教程,比学校老师教的还好,而且也更接近于实战,大学教不了你太多东西,仅仅提供了一个平台,只是平台大小的区别而已。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某个知识点老师没教,潜台词就是这个知识点我就不应该会,而且理直气壮,让人无语。世人都认为学历最重要,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学力。 迷茫的时候就去旅行吧,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见识见识世界的缤纷多彩,你的视野会开阔许多,很多事情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它的好处,旅途中你可以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与他们的思想碰撞,看看其他地方的生活,你可能就不会迷茫了,会找到自己乐趣。 多结识比自己优秀的人,认识正能量的朋友,大学提供了很多机会,优秀的朋友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你也会不知不觉变得更优秀。我在出于兴趣和打发时间,没事写写文章,让我意外的是,对我的改变太大了,通过写作让我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优秀人士,通过与他们交谈,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学生思维逐渐摒弃。 尽量不要透支,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基本都是依靠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很多学生都使用花呗、白条等产品,而且借贷金额还不少,从理财角度来看,每个月的还款额超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生活就会有压力,何况学生还是没有收入的群体。没必要为了追求时髦而疯狂购买各种新产品,真高品质生活不应该是科技产品堆砌而成,而应该是由惬意、舒心、成长所构建的。 还是要注重和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关系,这点我是做的最差的,因为我不会拍马屁,看不惯就要说出来,容易得罪人。相信这背后的好处都还是明白一二,什么评奖评优暂且不谈,在保研的时候,这种关系会帮你一个大忙,往大了说就是改变人生的机会。 写完读了一遍,有的观点还是显得偏激,请自行选择吸收,也欢迎批评指正。总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很重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有的事要敢想,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制,也不要觉得博士硕士有多么了不起,研究生能做的事,本科生照样能做。
Read More ~

谈一下写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

关于写作的重要性,你可能在其他地方也见过一些描述,大致的说法都差不多,如果本文某些字句与你已经见过的文章有雷同,那纯属巧合,我仅从个人这几个月的感受出发来说。 我从三月份开始,在公众号上面发一些文章,其实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是把公众号当作博客来用了,我的初衷没有想着靠公众号赚钱,所以我的分享很随意,主要是技术、认知、阅读方面的东西。如果不喜欢,主动权在你手里,大可取关;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那么我自己的目的达到了,给不给赞赏无所谓,其实心里还是希望你给的,咱没必要把自己放的太清高。 今天微信订阅号改版了,新版的订阅号基本形态变成了信息流,关于产品我还不太懂,但是我觉得这次改版对于作者的个人品牌形成不利,没内容的公众号应该会被取关很多粉丝,但是忠实粉丝也更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博主”了,所以以后,请认准作者。 很多人也有撰写博客的习惯,我很赞同这个做法,关于写作的好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只有认真去做了,才能体会到它带给自己的成长。 第一,写作是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不一定要多好的文采,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语言组织的有条有理。现在的时代,没有铁饭碗,你需要不停的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人觉得写作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写作是对已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输出其实是更高层次的输入。拿我之前写的朴素贝叶斯实现拼写检查器来说,其中那个贝叶斯公式推导是我花了很多分钟才想出来的,就好像老师教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老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才行。 第二,写作是个人品牌的建立过程,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小小代名词,农村大叔大妈手机上面最可能出现的软件就是微信,微信打通中国互联网的最后一环,在这么大的平台上,你分享的内容对别人来说是有帮助的,那么你的个人品牌就已经逐渐在形成了,这是个人影响力的提升。个人品牌在以后一定会很重要,个人品牌在日常生活其实有体现,我相信每个人的微信都会屏蔽几个人的朋友圈信息吧,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无用信息、垃圾信息,这其实就是个人品牌的损失。 第三,通过写作你能交到很多朋友,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所交到的朋友都是优秀的,他们会对你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你也会因为和他们交流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真正的朋友是相互促进的。我这几个月交到的朋友,刷新了我的认知,偏见来源于无知,在这个过程,我的认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认知这玩意也不太好描述。举个例子,大概在大二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说高中物理中所学的电子、质子等概念是错的,将要被新的知识体系取代,那时二话不说就转发朋友圈了,但没过几天就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虚假信息;前段时间,中兴被美国制裁了,然后就有一些自媒体作者为了吸引流量,乱写一通什么华为宣布将要退出美国市场的消息,我的第一直觉就是这是虚假信息,然后我去验证了自己猜测的正确性,而周围很多人竟无脑式的选择了相信这条消息,还给我分析为什么华为要退出美国市场。这在我看来就是认知水平的一个体现,或者贴切一点叫信息素养(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我现在对于信息的掌握已经明显快于周围的同学了,而且掌握的也比周围同学更加全面。 最后说一点,没必要为了写作而写作,经常在知识星球看到有人问问题,说自己的写不出东西来,怎么办?这就是自己的输入不够,自己体内没有实质的东西,如何能达到输出呢?更别说高质量的输出了。 我以后的文章主要是机器学习和提升认知方面的,最近更文有点慢,其一是自己也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不久,要写出一篇比较好的文章,需要几天的输入;其二马上要毕业了,繁忙于各种琐碎的事情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写作利大于弊,如果你有闲心,看一下我几个月前发的文章,再和我现在的文章做个对比,你能看到我的变化,在文章逻辑、排版等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提升,所以我建议你如果空闲时间比较多,也可以尝试尝试写作,自己的成长过程会在字里行间被记录下来。
Read More ~

年轻不要给自己设限

初入象牙塔时乘坐了 60 多个小时的火车,后面基本都选择了飞机作为出行交通工具,毕业时再次选择了火车这一交通工具回家,再看一次从东北到西南的沿途风景,无奈火车居然能晚点两小时,这篇文章是在火车上为打发时间写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得大一入学前,买了一本覃彪喜写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那时候对于里面有一些观点不赞同,觉得大学这么神圣的地方,怎么被作者写成那样,读完一遍只是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四年之后的今天,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大部分内容还是有用的,不过有一些内容还是很偏激的,自己过滤掉就好了。 现在回头看,大学最需要的应该是经历,我也是大三才算明白这个道理吧(这个道理应该不止学生能实用)。我认为本科阶段是容错率最高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干什么都不怕,犯了错也没有什么大碍,最重要的是犯错(不犯错更好)的那个过程。 年轻人做什么都是学习,不要给自己设限,在一无所有的年龄就应该多经历,因为这时候的容错率很高,试错成本低就要勇于试错。(这句话可能之前的文章说过,大同小异的话你也能在别的好文章里面见到) 现在的家长,也包括孩子,大多数喜欢拿一些证书、奖杯出来炫耀,而现在大学里面的个性化保研政策看的就是各种奖项。我更看重的是比赛的过程,但是在学校有一个怪现象:我不想办事,只想你给我挂一个名,到出去比赛的时候,看到所报的项目自己不是第一作者,都不愿意去比赛,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我个人在这里面算一股清流了,我很喜欢跟着出去比赛,因为比赛的过程能教会你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给不给我奖状无所谓,只要给我报销差旅费就行了,这一点对我这种穷学生来说跟重要,想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自己又没有钱,学生群体中随随便便就拿出几千块钱的人还是不多,所以这是我找到的最好的长见识的方法了,上大学前连小县城都没出过的我,通过比赛到过佛山、深圳、重庆、日照等地,这对我算是一生的财富。 写到这里,脑子里面满满的全是回忆,发现想说的太多,全写出来可能会上万字,先不写了,以后分开写个系列的也行,下面说几句干货道理吧,过来人的总结。 第一,少拿学校的光环往自己身上套,和你没关系,对于我的学校动不动就拿哈军工说事(中国人都喜欢把自己和名家扯上关系,看起来显得有一些历史文化底蕴),完全是不自信的表现。作为唯一一个首批进入211缺不是985的学校,我觉得学校一直在啃老底。类似的文章还有之前写的谈一点关于名校的话题和刘大写的除去大公司的光环,你还剩点啥? 第二,学校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最大的区别是,高中有人赶着你学,而且还有人给你指明学习的方向,但是大学没有人告诉你学什么,也没有人赶着你学习,所以培养自学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很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是大学阶段最应该学习到的东西。 第三,如果大学只学习了课本中的内容,那还不如不上大学,不得不承认,大学课本内容都属于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学校的要求太低,所以要自己去练习,而且很多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属于过时的知识,有的课就应该逃掉,利用这个时间去做更有用的事情。 第四,真诚待人,学生阶段所交的朋友没多少功利性,能交几个铁哥们最好。我个人觉得比较实用的一个看人标准,你只需要看某个人对待其他人是什么样,就大概知道他对你会是什么样了;好比谈恋爱,你不要妄想渣男渣女到你这里就不渣了(小概率事件)。
Read More ~

西凉忆

夜雨滴,淅淅沥沥,伶仃至天明。 忆往景,伤流景。 世事沧桑敌不过一句悲凉,浮生蹉跎尽在笔墨中泛黄。 几多欢喜,几多忧愁,曾经挫败,也曾迷茫。 再回首时,我将深情拥入梦,拥有瞬间的感动却也足够。 故事中的悲与合,百般萧瑟,千般落寞。 《浪淘沙》 帘外月如钩,好梦难留。 寻思翻悔几时休,无那安排辞去意,相聚分流。 人世总多秋,恰上心头。 平生却道愿堪忧,暗忆欢期眠不得,何恨离愁。 《南乡子.冷风淅》 冷风淅,疏雨斜,岸花零落杪雀喑。 轻舟短棹临野渡,归何处? 隐隐两三烟柳树。 《忆江南》 碧云卷 碧云卷,暮日烟霞浓。 翠楼水阁花树掩,斜晖眽眽又几重。 望断石桥东。 《如梦令》 乙未十月初五夜无眠,念往日兮,不觉已而四载有余,徒感悲戚,故作此。 昨夜修竹风露, 浅睡迷香清雾。 罗帐月为魂, 痴念已然终误。 虚度,虚度。 回忆落空如墓。 《钗头凤》 待六月,激情朗,意气凌冠挥缨枪; 将袖扫,任逍遥,马踏平川,舒眉一笑,傲傲傲! 舞三江,梦飞扬,落日无边江不尽; 趁今朝,更须忙,题名金榜,折桂香飘,妙妙妙! 花翎水裳,丹青风华暗染霜。 夜未央,几度琉璃徬。 谁笑我儿女情长,步步断肠。
Read More ~

大叔激励|小宫黛雅|上饶熊孩子|法国小羊做新生|体育强健身心|地震回忆

最近机缘巧合和几个中年大叔聊天,从眼神里面能看出来他们是讲的真心话,平时也非常反感长辈们给自己讲的一些大而空的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话其实并不是完全没用。 不管对方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士还是失败人士,他们都会有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愿望,成功人士没有好好陪家人孩子,他们可能喜欢特地找个时间,不管接收方是否感动,但至少他自己已经得到心灵的慰藉了;失败人士没有给到家人足够富裕的生活,这时候他们都很喜欢看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一类词汇堆砌的文章。而老人的精神世界已经不是奋斗了,而是人这一生......,所以如果陪老人说话,你只需要把话题引入到佛身上,然后静静的听就可以了。 忘了啥时候无意中加了一个高中生,目前正在读高二,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她属于双性恋人群,并且更偏爱小姐姐,出口成脏,上课偷偷玩手机,宛然一个大家脑中所构想的问题少年。 但是几个月前突然变了,一下子变得有礼貌起来了,我问她是因为什么变了,她告诉我是因为我说的一句话:不说脏话是对人起码的尊重。这句话让她想明白了,我在这里偷偷说一句,我也不知道当时说的这句话对不对,其实就是随口一说,让一个小娃娃变好了,那也好。 在我的循序诱惑下,小姑娘已经不藏手机了,每周日自觉的把手机交上去,每周五手机发下来再玩,所以我和她的聊天记录现在基本上变成了,周日我发一句“加油”,周五下午我会收到一句“突然出现”。 小姑娘自己是同性恋的事情不敢给爸妈说,我想这是不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天然就有一种屏障,以至于无法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要想能够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考虑问题,尽量不要拿「我都是为你好」去搪塞孩子。 最近上饶杀熊孩子案很火,女生父亲杀人当然是不对对,但是对于这种校园霸凌这件事,校方与男生家长都摆出无所谓的态度,才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实校园霸凌的核心不在熊孩子身上,而是在熊家长身上。 吴军在其《大学之路》上有写道:“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来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的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 80 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借句公益广告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最近一个很搞笑的新闻,法国一所小学为了拯救学校不被关闭,招了 15 只羊作为新生。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法国政策,当学生数量少于 261 时,学校将被迫停办,而法国人在抗议上也很有创意,反正规定上又没有写招生的物种必须是人,正好我们家有许多只适龄绵羊,都送去上学吧! 牧民说到做到,这周二就和校长及家长达成一致,带领着自己家50只绵羊赶到学校招生办公室报道,招生办的老师热情的接待了羊以及送羊报道的牧羊犬们,在检查了所有绵羊的出生证后,最终有15只年龄在3-6岁之间的适龄绵羊顺利通过合法注册,成为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让这所小学不至于被停学。 我们常常把体育锻炼与健身、减肥挂钩,前段时间杭州程序员小伙伴突然精神崩溃,引发了一大波人关注,在校大学生跳楼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去细细看一下,是不是很少会看到体育生跳楼。 大学生跳楼无非是意志力脆弱、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等方面影响的,而体育锻炼恰恰会无意中去缩短了这些短板,我主要不是想说体育锻炼有多么多么好,因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是想说一件事的作用范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 今天是母亲节,无意中突然记起了初中的一篇阅读理解——《那支枯萎的康乃馨》,读者大人可以去搜搜读读,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母亲节送礼这件事,不知道现在的朋友圈孝子还多不多。 同样今天是 5.12 汶川地震纪念日,地震发生时我还在读 6 年级,记得整个床都摇的快要倒了,房子上面的瓦片蹭蹭的往下掉,但是学生中间没有一个害怕了,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地震这个词。 去年的 5.28 日,吉林松原发生了一次小的地震,哈尔滨有震感,作为也算经历过地震的人,自然异常的敏感,熟睡中的我一下就惊醒了,立刻意识到地震了,然后在那三四秒的时间里面,时间好像停住了一样,我都数不清那几秒时间脑海里滑过了多少记忆,我体会到了面对死亡的感觉,几秒过后,根据汶川地震的经验,本次只是小地震,所以我又躺下睡觉了,然后室友们都跑出去了。 出来工作也有大半年了,之前以为第一份工作是学习技术的,现在才发现第一份工作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做事态度,在学校如果某件事不想做或者太困难,那么完全可以选择不做,但是在企业不行,一些恶心的事情必须有人得去做,学生总是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但责任感是优秀员工的基本条件。 我之前在公司怼过两次领导,怼完领导之后他反倒对我更好了,给我解决问题的速度超快,现在回想起来可能自己实际上做错了,为啥不能心平气和的去解释,而采取暴力沟通,今后我也要学习怎么做一个圆滑的俗人。 保持一个虚心的学习态度是异常重要的,认清自己资质平平的现实。一些人在公司认为经理是个傻逼,总监是个马屁精,董事长屁股决定脑袋,那不过是因为你没到那个位置,没办法理解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而已。
Read More ~

阅读高于自己的作品,远离精神毒品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可能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概念,关于写作的重要性可以看我之前系的谈一下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是打开世界的大门,写作可以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自己就读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活在山区一直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非常崇拜那些随随便便就能做一个网站、写一个复杂算法的大神。那时候在觉得只要专业能力足够强,只要技术掌握的足够深入,那就是 NB,所以我在大二之前从来都没有读过一本技术之外的书籍。 现在回忆起那时候的想法真是太狭隘了,一个人掌握了某项专业技能,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称之为「手艺人」,大学能教给我们一门手艺(可笑的是很多学生连手艺都没有学到),这门手艺可以帮助我们得以生存或者赚到一些钱,但是生活肯定不仅仅是钱,还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事情。 白领及以下阶层基本没有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那怎么拓宽自己的视野呢?阅读和交朋友是个很不错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阅读都是有效的,也不是所有朋友都是值得信任的,有的甚至是一种精神毒品。 阅读需要挑选高于自己的作品,要能仰视它,才能攀登。阅读那些比自己低下的作品只会让自己更 low。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碎片化阅读成了很多人的阅读方式;有人抨击碎片化阅读,也有人提倡碎片化阅读,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是赞同碎片化阅读的,像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也把一个大的知识点切分的足够小了,一个小的知识点也就 10 来分钟,很适合碎片化的阅读,还不耽误其它事情。 来自互联网的阅读内容和自己大多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屏蔽一些人朋友圈的习惯,因为你会选择跟你脾气相同、你喜欢的、跟你水平接近内容去阅读;现在的 APP 也很多,而且很多首次注册都会让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也就会失去挑战自我的机会。 阅读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距在于认知,如果读了一本书之后能让自己的认知得到提升,那么这就没白读;当然,如果读完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之后能让有很大程度的转变,那这种认知的提升我相信是宝贵的财富,而且认识是伴随终身的。能达到这样效果的好文章、好书肯定少之又少,对我个人影响的最大的一本书是《把时间当作朋友》,我很推荐这本书,接触这本书算我认知上的一个转折点。 也有一些阅读是日积月累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我曾经关注了近 150 个公众号,从里面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原创公众号留下,涉及技术、新闻、产品、理财等方面。我现在每天的阅读主要就是公众号阅读和付费加入的几个知识星球,以及得到上面的付费知识。 日积月累,我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更强了,筛选信息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很重要的。 有一次听到朋友说:“文章太长了,我不想看”。我没说话,只给了一个无奈的眼神,因为他只想要一个结论,因为这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一种愉悦感,就像打游戏一样可以快速的获得喜悦,而且对大脑来说,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但是慢慢地,大脑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产品角度讲,不得不佩服头条对人性的洞察,为了“懂你”,在自己的产品上加入推荐算法,但实际上是让你把时间花在他们产品的身上,把产品做到这种程度,不得不承认是很牛的。最近奈飞出了一步很棒的纪录片,叫做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片中将科技的负面清楚的呈现给我们,网络科技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演变为操纵社会的巨兽。 像抖音、快手、头条、微博这些产品我认为基本都是在浪费用户时间(我还没有用过快手和微博,评价它们有点冒昧了),他们无异于精神毒品,吞噬你的时间。我并不是讨厌这些产品,我自己也喜欢体验新的产品,我只是觉得把宝贵的时间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那么就会比周边人更加优秀。 需要选择的是高于自己内容阅读,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那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的愉悦上去;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轻易就能获得的愉悦感上,那么你应该正在一步步颓废。 最后推荐自己写的另一篇文章大学生书单推荐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