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学生就是无知、狂妄、垃圾的代名词”,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毕业出来也有快两月了,圈子里还有很多学弟学妹,很多同级的同学也都读研了,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应该怎么把大学过好,期望不要太高,我自己很普通,大学没有什么出彩的经历。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成就与大学挂钩,认为好的大学就是成功的代名词,盲目追求高学历,孩子从小也一直受这些思维的影响,应试能力强的惊人。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好,但是你问他哪里好,就回答不上来了,尤其家长,在他们眼里 985 一定比 211 好,211 一定比普通一本好。

现在大学都会给你传达自己乃名门之后的观念,进校首先讲历史,当然都是挑好的讲,然后讲学校的历史成绩单。不得不说,效果非常好,你一和大学生谈论他的学校时,他会给你说出来学校是某某名人所建,学校在哪方面做的非常好,比如导弹是全国第几,造船位居全国前列等等。但是你一问他本人是哪个专业,回答是学数学的、学计算机的......

每个学校都有恶心的事,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学院一拍脑袋,搞个什么本科生导师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四年总共见了导师一面。期间最可笑的是,也不知道是教育部还是什么部来检查,学生需要交一个导师沟通表上去,导师在哪个办公室都不知道,那大家怎么办,就模仿导师的口吻给自己下评语,第二天全院的导师沟通表都被打回来了,因为大家模仿的口吻不像导师,要求重新造假。

上面的类似情况在大部分学校应该都存在,只不过看谁更可笑,某个学生出事了,学校第一想法不是怎么帮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想如何把事情压下去,封锁消息。你会发现很多效率像蜗牛一样的机构,其公关效率却像火箭一样。

现在各个大学的就业率都高的惊人,都不会低于 90%,为啥这么高呢?我也不知道学校是如何统计就业率的,唯一清楚的是,你毕业了,没有签工作,那么辅导员会给你打电话让你随便找个公司把三方协议签了交上去;这算轻的,很多学校是你不交三方协议,就不给你学位证、毕业证,我身边就有好几个随便刻个假章,盖在三方上面,只要交了三方协议的都算就业了的。

我个人认为大学有的课就应该逃,也看到过文章说学生上课不应该带有批判性思维,什么课有用不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大学的课程设置都是专家们讨论的结果,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专家,什么人生导师一大把,出来之后,你仍然会发现有的课纯属浪费时间。强调一下,逃课不是去打游戏,是为了把时间利用的比在课堂上更有价值,我大学微积分老师也鼓励我们逃课,现在看来那时还是胆子太小,人家鼓励你逃课,还不敢逃,怂。重要的事再说一遍,逃课是去做比上课更有价值的事情。

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太重要了,而且这个时代自学是很容易的,网上有很多视频教程,比学校老师教的还好,而且也更接近于实战,大学教不了你太多东西,仅仅提供了一个平台,只是平台大小的区别而已。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某个知识点老师没教,潜台词就是这个知识点我就不应该会,而且理直气壮,让人无语。世人都认为学历最重要,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学力。

迷茫的时候就去旅行吧,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见识见识世界的缤纷多彩,你的视野会开阔许多,很多事情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它的好处,旅途中你可以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与他们的思想碰撞,看看其他地方的生活,你可能就不会迷茫了,会找到自己乐趣。

多结识比自己优秀的人,认识正能量的朋友,大学提供了很多机会,优秀的朋友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你也会不知不觉变得更优秀。我在出于兴趣和打发时间,没事写写文章,让我意外的是,对我的改变太大了,通过写作让我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优秀人士,通过与他们交谈,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学生思维逐渐摒弃。

尽量不要透支,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基本都是依靠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很多学生都使用花呗、白条等产品,而且借贷金额还不少,从理财角度来看,每个月的还款额超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生活就会有压力,何况学生还是没有收入的群体。没必要为了追求时髦而疯狂购买各种新产品,真高品质生活不应该是科技产品堆砌而成,而应该是由惬意、舒心、成长所构建的。

还是要注重和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关系,这点我是做的最差的,因为我不会拍马屁,看不惯就要说出来,容易得罪人。相信这背后的好处都还是明白一二,什么评奖评优暂且不谈,在保研的时候,这种关系会帮你一个大忙,往大了说就是改变人生的机会。

写完读了一遍,有的观点还是显得偏激,请自行选择吸收,也欢迎批评指正。总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很重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有的事要敢想,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制,也不要觉得博士硕士有多么了不起,研究生能做的事,本科生照样能做。